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股东资讯
股东资讯

南方都市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香江控股董事长翟美卿:以全龄化养老模式推进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8/3/16 17:45:54浏览次数: 4836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中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带来了《关于促进全龄化养老模式发展的提案》,就提案的产生背景和内容内涵,南方都市报评论记者(以下简称“南都”)专访了翟美卿委员。
 
家养老硬件和服务不匹配
南都:您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样的机缘开始关注养老这个社会议题的?
      翟美卿:因为我家里有老人,自然会关注这些了,而且现在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全国都在关注老人的问题。具体每一个家庭,现在很多都是一对夫妻照顾四个老人(加祖辈会更多)加一两个孩子的状况,如果老人们真的身体出现什么问题,对子女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而且现在大家身体越来越好,寿命越来越长,老人的比例越来越多,另外生活好了,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增强了,所以老人自己也会越来越关注养老的议题。我关注养老,也确实是因为目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提出这个提案,就是希望能够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南都:您认为我国养老行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翟美卿:说起养老,以前大家的概念就是老人院,后来有一些房地产商或保险公司开始投资养老地产,集中建设一些养老社区。这两种模式我们看到比较多,但它们都有一些弊端,这两种模式都是社会化养老,把老人集中在一个地方,变成好像老了就要在这里,就要跟家里分开。我觉得这对老人的心理健康不好,很容易抑郁,虽然说可能集中以后在医疗、服务方面会有一个保障,但是另外一方面,人毕竟除了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中国人讲究传统的天伦之乐,三代四代同堂。
还有一种目前叫“居家养老”,和一家人居住在一起,但是我认为这不能说已经是居家养老了,家里有养老的设施配套吗?养老的服务能够到家里吗?其实没有。所以“居家”应该再上一个台阶,不仅有一些配套的服务,还需要有一个规划,也即我提出的“全龄化”的养老,它是既可以跟家人一起住,又能够享受到必要的医疗服务,还有养老的配套服务。所以这个要政府在设计社区的时候在规划里面提前做好配套。
现在的各个社区,会有幼儿园、中小学等配套,却没有规定一定要配套养老的服务中心,包括老人的慢性病治疗、家庭护理、休闲活动等,我觉得这个对老人不公平,所以说政府要把这个规划好。“全龄化”就是说如果这个规划好的话,就会把孩子、老人等群体都考虑到,老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会把自己看成是老人,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
 
南都: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化养老三大类,您觉得各有何利弊?
     翟美卿:目前养老行业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全老化”现象普遍,老年人的社会化属性被忽略。目前,社会上主要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多采取集中养老方式,住区内全部都是老年人。尽管普遍都具有良好的适老化硬件和服务,但其实质是将老人从社会群体和家庭中分隔出来。集中养老带来的结果是老年人失去家庭归属感,容易引起恐慌,产生强烈的被遗弃感,心理失衡。长期生活在全老社区里,不少老人易患抑郁症,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都不理想。
其次,居家养老模式认可度高,但适老硬件和服务往往不匹配。居家养老模式能很好地照顾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化属性。在国内,居家养老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中国人关于“家”的传统价值观。几世同堂的大家庭模式在中国延续几千年,大家庭所造就的养老观念成为维系中国养老模式最强有力的精神纽带。
然而,传统的居家养老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比如,大量的老旧住宅严重缺乏必要的适老化硬件和设施,居家养老的安全性、服务的连续性难以保障,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南都:据您了解,国外养老服务发展情况如何?
      翟美卿:我觉得中国跟欧美这些地方真的不同,而且也不能说都学国外的,比如说国外有专业的养老社区、养老院,但中国人的观念不一样,老人喜欢跟孩子住。国外呢,别说老人了,一般家庭孩子18岁以后就会搬出去,父母不想跟子女一起住,然后年纪大了,就喜欢去老人院跟老人一起,这是文化的差异。不过目前有一部分发达国家如瑞典、日本等也在大力推广居家养老。我们要根据中国的文化和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
“全龄化”体现社区照顾理念
 
南都:“全龄化养老模式”目前还是谈论得比较少的一个新概念,能详细解释下吗?您觉得“全龄化养老”这个模式的创新性在哪里?
      翟美卿:全龄化养老模式是指在已建和在建的社区内,按照一定比例配置老年人养生养老设施及住宅。它既能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宜老配套设施、周到的宜老服务,也提供适宜的居住产品,使老人不脱离家庭和社会,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充分体现“全龄化”和“社区照顾”理念。
      全龄化养老是我国养老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有效探索。新时期,推行全龄化养老对于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有其现实意义,值得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和广泛参与。
      另外,现在说到养老服务,大家习惯地想到半失能、失能的状况,就是在老人院里面的群体。其实很多老人很健康的,到80岁都很健康,都是要去老人院的,所以老人本身从60到80甚至更大年纪,有个逐渐衰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年人的需求服务可能都不一样,所以也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另外还有一些社区,相应的配套也不是没有,比如卫生服务中心、活动中心等,但很多都没有人来做老人服务。
南都:要推广这个政策,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有哪些建议?
      翟美卿:主要还是全龄化养老模式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全龄化养老模式既符合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又照顾了老年人的社会化交往需求和精神需求,既能提供更专业的养老设施和服务,又能提升老年人的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因此,它被认为是未来我国城市养老发展的新趋势。
      发展全龄化养老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医疗护理、健康管理、文体娱乐、餐饮服务等众多产业,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配套,回报周期较长。绝大部分配套投入和维持经费需要企业自筹。尽管国家在养老产业发展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但全龄化养老社区一般以地产企业为开发主体,并不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对此,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建议政府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发展全龄化养老的区域进行前瞻性规划,鼓励企业通过自持和部分自持的方式以低于市场价获得土地,对地块建设全龄化养老社区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对于一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在新增土地供应上建议对社区嵌入式老年公寓提出明确要求,打造老、中、青年龄层次均衡的全龄化社区,并逐步进行推广。
      第二,建议对全龄化养老社区开发或运营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指导。建议对全龄化养老模式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全龄化养老模式的定义,对全龄化社区在规划、资质办理、运营过程、配套建设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全龄养老社区开发或运营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补贴,让其逐步享受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的政策。
      第三,建议探索“以房养老”实现与传统居家养老的对接。家庭的小型化,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形成了许多“空巢”家庭或独居家庭,给照顾老年人带来诸多难题。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受制于经济和社会条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大量老旧小区老人的养老需求。因此,建议开展“以房养老”体系的建设,老人可通过自有房屋出租或未来出售的收益,支付全龄化社区的居住成本。而全龄化社区所倡导的家庭养老和专业服务也能更好地满足老人和老人子女对于高品质养老的追求。
      第四,建议大力发展养老金融体系,拓宽全龄化养老社区建设的资金渠道。以发展养老产业为目标,由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统一管理,鼓励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为全龄化养老社区的开发和运营提供低成本、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助力养老产业发展。
全龄化养老需有前瞻性规划
南都:您提到了“以房养老”,这个几年前就在提倡了,但这几年似乎进展并不是十分有效。那您认为,“以房养老”有哪些价值?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进“以房养老”的实现?
      翟美卿:一直以来,养老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子女赡养、退休金、社保金。但这样存在很多问题,一是“4+2+1”的家庭模式已经出现,面对巨大的家庭压力,独生子女一代很难再稳妥地用自己的力量给老年人一个天伦之乐的晚年。二是老年人整个晚年的花费也在不断增大。“以房养老”是对拥有房产资源的老年人,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方式实现价值变现,为老年人在养老期间建立起一笔长期、持续、稳定乃至延续终生的现金流入。具体操作上,老人家可以把房子租出去,或者通过金融的方法把房子转化为现金用来支付养老服务。以房养老的养老模式恰恰能改善“有房富人,现金穷人”的“中国穷老人”现状。
南都:养老问题单纯依靠家庭和政府,显然也不太现实。那可以怎么发挥社会多元化的资源来支持养老?如何调动资本与企业的力量。
      翟美卿:我们也在探索这个问题,也有做“全龄化”养老的考虑,在社区建社区医院,一方面解决社区分级诊疗的问题,也可以为老人服务。我们在社区也做了“颐养公寓”,还有“老人大学”、“老人活动中心”,还有“健康食堂”等配套,这也是一种探索,就是希望一个社区里面的老人家尽可能地能够跟家里人一起,构建一个“全龄化”的社区,
      但事实上做的这些是不好盈利的,现在包括我们的这些养老配套服务其实真的是在做公益,要用做公益的心态去做养老,不能考虑赚钱。因为我们都在探索,但是我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发现了这些问题。
      如果说不赚钱,企业都不做,那谁来为老人服务呢?政府应该主动作为,去支持配套,就是我的提案建议的,政府和社会力量应对全龄化养老社区的建设进行前瞻性规划,对全龄化养老社区开发或运营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指导,同时大力发展养老金融体系,拓宽全龄化养老社区建设的资金渠道,助力养老产业发展。
南都:日前,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意见》,意见有提到,根据2016年民政部的初步摸底排查结果,全国有1600万左右农村留守老年人。您觉得,“全龄化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是否也有适用性?
      翟美卿:其实我觉得问题关键还是一个政府前瞻性的规划,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要考虑整个社区的整体规划。这个“社区”可以理解成一个楼盘社区,也可以从更大范围内理解为整个周边的生活区域,就是规划它人口居住的时候,要计算好多少个老人配套一个老人服务中心。城市也好农村也好,都有一个比例在那里,在前期规划时就把它纳入了硬件设施,然后再在制度上鼓励大家去完善软件,不管硬件还是软件,这一块还是有很多空间,政府、企业和社会可以做得更好。